冯并解说丝路文明专栏之(二十七)

微信图片_20170503190807

文怡导读——欧亚文明虽然由不同民族共同打造的,但现代文明的同源性和共生性又是一种历史事实。
各民族种族之间的交汇融合,串起了众多的水陆交通要道,这些都成为丝绸之路不断向各个方向延伸的基础。接下来举事实来说明这种同源性共生性的真实存在和意义所在。具体请阅读冯并解说丝路文明专栏之二十七。

冯并解说丝路文明专栏
(冯并:经济日报社原总编,国家有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会长,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教授。现为一带一路国际门户网荣誉主席。)
古代民族与部族不同原因的的迁徙、流动与相互融合,同样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欧亚文明虽然由不同民族共同打造的,但现代文明的同源性和共生性又是一种历史事实。现在,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几乎很少,由来已久的多民族国家几乎是普遍的历史构成形式和现代构成形式,那是从古到今民族融合的一种必然。无论是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区还是内部的交汇地带,都呈现出人种交汇民族交融的共处状态,即便他们操着共同的一种语言,有着共同的国家理念,也会或多或少显示着他们的某种来源。尤其在欧亚居民接近的地带,这样的特征更加明显。
以匈牙利人的族源为例,人们虽然已经明确地否定了匈奴后裔说,但其间有人有阿瓦尔人的基因也是事实。阿瓦尔人来自何方?研究证明就是“柔然”,中国南北朝时期,“柔然”尚在中国北方,公元6世纪进入东欧。乌拉尔山南部的辽阔的草原通道,是古代亚洲人进入欧洲的路径,这就像更早的雅利安人从中亚的十字路口向西向南走向欧洲和南亚地区一样。迁徙的理由并不一定是所谓战争,更多的是自然环境的变化。早先的亚洲北方民族都是游牧民族,经济形态单一脆弱,又有移场放牧的习惯生产方式,跨越并没有什么险阻横亘的相互连通地域去生活,那是可以想见的事情。
一般认为,匈牙利民族主体来自马扎尔人,而马扎尔人同样来自乌拉尔山以东,他们在公元955年前后皈依了基督教,建成了自己的主权国家。美国有一位华裔学者朱学渊,在比较了语言和生活风俗之后,还发表过一种语出惊人的研究结果,认为马扎尔人是13世纪从中国出走的一支女真人,他们是蒙元灭金后迁移的一部。是邪非邪,莫衷一是。但东欧的许多地区的确是西来东往的许多民族汇接之地,而欧亚之间不同民族的文化流动也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这里是欧亚大陆内部在中亚十字路口之外的另一些十字路口,南俄草原就是中亚十字路口通向下一个十字路口的天然通道。比如在历史上入据中亚北部与后来进入南俄草原的有名的库曼人,就是曾经与契丹民族结盟的库莫奚族,他们随着西辽的耶律大石西走,也就进入了里海以东地区。库莫奚人在中国的北方消失了,却在新的生活舞台上发展。东欧的许多国家人口结构中都有或多或少的亚洲元素。这在保加利亚也不是什么秘密,保加尔人来自亚洲,同样有可以考证的依据。就是在中国,南北方人群的基因也有差异,北方人就混有北方历史民族的多重血缘。
第二个层次欧亚是地理地貌的通透性。贸易孔道和迁徙走廊,不是要想形成就会形成的。首先与自然地理地貌的形成过程有关。太古时代的大陆板块漂移形成的今天陆地海洋相对位置,又从从地质年代的燕山造山运动和更早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开始,让我们今天所在亚洲的核心地带出现了目前山河南北纵横的地形结构。燕山造山运动是南北纵向运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是东西向运动,这就引出了了两种结果,一是一部分山脉东西走向,一部分山脉南北走向,具有了南北走向的交错的特征。总体上看,欧亚大陆内部的山脉有横有竖,大体规整的。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横的如燕山山脉、阴山山脉、秦岭山脉、祁连山山脉、昆仑山脉等,竖的如大兴安岭山脉、太行山、贺兰山甚至地震频繁的龙门山等。横向的山脉一般比较高大,也比较年轻,纵向的山脉一般比较古老甚至相对有些低矮。其中,面对华北平原的太行山一侧有些突兀,但那更像是历史上海平面升高时代的一条海岸线。山脉的这种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大体规整排列,一如经线与纬线,其间就会留下宽窄不一的间隔,往往是河流流经和形成冲击平原的地方。二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产生的应力作用颇为扭曲,在喜马拉雅山西端,扭曲出阿里高原和曾被视作为“伊甸园”原型之一的克什米尔,并出现号称世界屋脊的帕米尔山结,西南扭曲出的横断山山束并构造出中南半岛。总体看去,呈现出从西北到西南的一个大的S形。
第一个结果造成了一种地理骨架上的网状结构。我们常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其实指的是横向的山脉有大体纵向的谷地,纵向的的山脉也有大体横向的谷地,这些纵向的和横向的谷地也就形成了与山脉排列方向相反相成的通道系统。我们也常说,“山不转水转”,沿山体走向,常是伴山而行的河流,勾勒出更为清晰的河道系统,也使水陆交通成为最基本的交通形态。也就是说,正是这样一种纵横交错自然天成的山水孔道,为人类迁徙活动和经济活动提供了方便,这些孔道有宽有窄,有大有小,串起了盆地与平原,也串起了最早的居民点与后来的集市乡村,并在不断开发中形成大小不一的相互联系的经济区域。
一般地讲,河谷地带是人类进入文明的较早地区,这在中外概莫能外,而舟船的发明与较多的使用,让河流成为人类行走与相互沟通交换的原始“高速路”。与山系相伴而行的河系,在中国的西南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坝子,在内地形成了无数大小冲积平原,也为西北的广袤大地串起了绿洲。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要想远行和要想进行商业交换,必须往来于山水构成的路径之中。这些路径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交通走廊、商业走廊和经济走廊。这些交通走廊、商业走廊和经济走廊不仅是商品集散流转的通道和市场信息的交换渠道,也成为区域经济板块之间的最敏感最具传导辐射功能的经济神经束,更是丝绸之路不断向各个方向延伸的道路基础。
古代民族与部族不同原因的迁徙、流动与相互融合,同样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欧亚文明虽然是由不同民族共同打造的同源性和共生性又是一种历史事实。接下来举事实来说明这种同源性共生性的真实存在和意义所在。各民族种族之间的交汇融合,串起了众多的水陆交通要道,这些都成为丝绸之路不断向各个方向延伸的基础。

图片1

昆明玉龙湾项目联系人:

中国昆明

Du Yuzhou(杜宇舟)

电话:+86 18608711022

电邮: duyuzhou@ymc.com.cn

新加坡

Yvonne lee (李宜婷)

电话:+65 98807256

电邮:Yvonne.lee@lakeview.com.sg

QQ图片20170617093950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