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人工智能规划出台 文化产业+人工智能大势所趋!

国家频频出台的一系列规划和政策,为文化产业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文化产业+人工智能”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最新亮点,也将是未来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在文化产业领域内,人工智能已有大量应用,但主要集中于音乐、新闻出版、视频、旅游等数字内容和电商平台。随着文化产业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内部运营数据和第三方平台数据来源的多元化以及算法不断成熟,人工智能可以解决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在文化产业应用的范围也将越来越广泛。

 

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其中,“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近日,国务院官网上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通知》称,将前瞻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到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文化产业+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

 

说到人工智能,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AlphaGo,去年3月,AlphaGo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进行围棋人机大战,以4比1的总比分获胜;今年5月,它再次与排名世界第一的世界围棋冠军柯洁对战,以3比0的总比分获胜。由谷歌开发的AlphaGo其主要工作原理就是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AlphaGo与人类顶尖棋手的人机大战注定成为人工智能的里程碑事件。

QQ图片20170722174334

经过60多年的演进,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等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

 

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人机协同增强智能、群体集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统成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重点。人工智能利用算法和基于规则的逻辑来识别和处理数据流,这样的能力让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实现跨多行业的自动化,利用算法、数据与工业、商业、金融业、文化娱乐等行业融合,促使经济和商业形态发生变革。

 

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引发产业革命,文化的发展也会随之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科技突破的引领下,100多年前出现了电影,50多年前出现了电视,10多年前出现了网络。当下,以人工智能、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正在向文化产业领域渗透,使文化产业发展出现了新的重大机遇。

 

今年4月11日,《文化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优化数字文化产业供给结构是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数字文化产业文化内涵、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强数字文化产业原创能力建设,鼓励全民创意、创作联动等新方式。发挥高新技术对内容创作、产品开发、模式创新的支撑作用,提高产品品质、丰富表现形式。深化“互联网+”,深度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对接。提高不同内容形式之间的融合程度和转换效率,适应互联网和各种智能终端传播特点,创作生产优质、多样、个性的数字文化内容产品。”

 

紧接着的4月19日,文化部发布了《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部分提及,推进“文化+”和“互联网+”战略,培育新型业态,加快发展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的数字文化产业,培育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亮点。提升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培育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围绕文化产业发展重大需求,运用数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新材料、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提升文化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水平。支持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快文化产品数字化、协同化步伐,加强文化领域重要装备、工艺、系统、技术平台等相关研究。

 

国家频频出台的一系列规划和政策,为文化产业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其实,在文化产业领域内,人工智能已有大量应用,但主要集中于音乐、新闻出版、视频、旅游等数字内容和电商平台。随着文化产业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内部运营数据和第三方平台数据来源的多元化以及算法不断成熟,人工智能可以解决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在文化产业应用的范围也将越来越广泛。

 

“文化产业+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

 

2016年被称为人工智能的元年,文化产业也是近年来新兴产业之一,“文化产业+人工智能”作为两种新兴事物的结合潜藏着无数的可能。

 

“贤二小法师”是北京龙泉寺推出的智能机器人,它能够在网上与人们对话,把佛学中的一些哲理用聪明又卖萌的形式说出来。虽然这个小机器人用到的只是非常简单的人工智能技术,却已经引起了很多人对龙泉寺的好奇,不仅让佛法文化更加喜闻乐见,还带动了“贤二小法师”以及龙泉寺其他周边产品的市场。在这种“文化产业+人工智能”的全新话语体系下,看似深奥的佛教文化变得更加贴近生活,更接地气,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不再是冷冰冰的机械反馈,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与文化气息。

 

QQ图片20170722174337

微软亚洲研究院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开发的智能聊天机器人“敦煌小冰”已入驻敦煌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大半年了。“敦煌小冰”通过对于自然语义的理解学习,以及背靠的微软大数据,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海量的素材知识进行学习归纳。这一业界领先的科技让“敦煌小冰”在快速学习了互联网上千篇敦煌文化相关的文章,和上千页的敦煌专著《敦煌学大辞典》后,俨然已经摇身一变进化成一个24小时在线的莫高窟专家了。在谈笑间把敦煌的文化、历史、旅游、学术、服务等信息“定制式”地推送给用户,为利用互联网平台传播敦煌文化带来全新体验;用户通过与“敦煌小冰”的对话,直观感受到随身有个敦煌攻略小助手和知识讲解员的贴心服务体验。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以及用户画像等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安静的环境下,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准确率已经达到了97%,97%是什么概念?就是说它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的听力水平。因此,它能做的事情、可以应用的地方已经很多了。具体到文化产业来说,理论上人工智能可以用语音合成的形式合成任何一个人的声音,即使他没说过的一些话,也可以做出来,让他“说”这些话。

 

2016年3月29日晚,在北京当代moma百老汇影城,百度发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张国荣诞辰60周年纪念活动。通过抓取张国荣全网音视频数据,百度语音技术团队成功利用“情感语音合成技术”,合成出张国荣生前的声音,并在张国荣最新电影《缘分》开场前首次公布对话实录视频,实现了粉丝与偶像“互动”的愿望,以特殊的方式,纪念一代天王。

 张国荣隔空对话荣迷:13年了,久等了

“来自哥哥”的语音回复“13年了,久等了,辛苦你们。”对话视频中哥哥的声音在影厅中一响起,全场瞬间陷入了寂静,直到结尾“永远站在光明的角落,我只希望你们开心快乐地生活”,屏幕上显示出“本视频所涉及张国荣先生语音,均来自百度情感语音合成技术”。

 

据了解,这段“来自哥哥”但又“不是哥哥”的语音回复,就是百度通过机器和人工双重搜集全网内张国荣原声和采访资料,利用百度的“情感语音合成技术”,合成出的“哥哥”生前的声音。它的音质完全来自于哥哥,但内容又并不能在任何一段哥哥生前的语音记录中找到,是来自于一封根据哥哥生前讲话风格编写的,来自2016年的、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答哥哥粉丝信”。

 

对于文化产业来说,所有明星的语言,甚至他们将来的形象都可以用合成的方式来向观众和听众进行展现。百度CEO李彦宏在2016中国文化产业峰会演讲中开玩笑地说道,以后艺人不用自己去演电影、电视剧,只要签字授权,百度用电脑的方式都可以合成出来。

今年5月,日本节目《金SMA》在一期节目中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复活”了已经去世22年的邓丽君,再现了她1986年在《日本作曲大赏》上演唱的名曲《我只在乎你》,其五官栩栩如生,即使与观众出现在同一个镜头中也毫不违和,真是宛如梦境,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文化接受体验。苹果公司设计的Siri功能实现了电子设备对人类语言的智能识别,彻底改变了我们看待机器的态度,也让文化交流超越了人与人的界限。

QQ图片20170722174339

其实,不仅仅是对明星而言,对每一个普通人来说,这些技术都可以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家里的老人,我们可以把他的声音、照片、视频录一些存到网上,有一天他们不在了,我们不仅可以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再回顾,甚至可以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合成出来,让他可以继续和我们进行对话。

 

“文化+人工智能”能够为文化产品的营销增光添彩,提升文化营销的整体效果,最大程度地发挥文化产品的溢出效应。2016年百度和传奇影业的合作很好地诠释了人工智能对文化营销的正面作用。百度利用“百度大脑”的能力为电影《魔兽》运作营销,从而提升票房收入。

 

具体做法是用人工智能当中用户图像识别技术将电影观众分成三类:一类是魔兽的死忠,即使不进行宣传这些人也一定会去看这部电影;一类是摇摆人群,对电影的消费意愿具有可塑性;另一类则是无论怎么宣传都不会去看的人。摇摆人群是电影宣传中真正的目标人群。因此,《魔兽》根据这种分类精心设计了推广方案,将宣传锁定在摇摆人群,最终使得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他们原本认为能把票房提升百分之十几就已经很满意了,但实际的效果确实提升了200%,远远超出预期。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帮《魔兽》穿透了本来对它不感兴趣的群体,扩大了影响力,这就是得到技术助力之后,文化成功得到“造越位”之后的漂亮“进球”。

 

今年以来,写稿机器人在不少媒体和资讯网站上加速布局。6月底,云南省第一个写稿机器人“小明”在昆明报业上线。小明用1秒的时间,就“写”出了一篇100多字的稿件。而在“小明”上岗之前,《南方都市报》的写稿机器人“小南”也正式上线,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智能化生产。

QQ图片20170722174341

与媒体相比,互联网巨头在这方面起步更早。腾讯的写稿机器人已经运行接近两年,腾讯内容机器人项目负责人刘康用数据告诉记者,机器人写稿并不是噱头。刘康说:“在接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们至少迭代了有5次的技术,用机器写了20万篇稿子,平均篇幅大概200-1000字的样子,也有一些快讯更少一些,60-200字,总共加起来我们有4000万字的稿件量。”

 

这意味着,在生产端,文化和传媒行业正快速迈进自动化门槛。而在分发端,智能化、个性化的阅读客户端,像头条号、天天快报这样的推荐引擎,根据受众的兴趣进行推荐,也已经遍布人们的智能终端设备。再加上无人机、VR、AR等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正给整个文化产业带来巨大改变。

 

结语

 

尽管目前人工智能在文艺创作方面的应用仍停留于随机的排列组合和输入输出模式,但其对文化内容的重塑和改造将会让文化作品的呈现方式更加多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它对于文化产品生产能力及文化内容表达方式的正面影响无疑也会继续增加。

 

“文化产业+人工智能”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最新亮点,也将是未来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一大趋势。人工智能,作为新时期科技创新领域的后起之秀,在深度学习、图像语音识别、全息影像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引领下,必将会对文化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化产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要与时俱进,积极思考如何通过两者的结合更好地服务与文化生产,优化文化接受体验。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