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创到社交媒体,在线音乐平台如何破解收入与传播困境? 文化产业

从原创到社交媒体,在线音乐平台如何破解收入与传播困境?

第1708期文化产业评论:网易云音乐并未唯一尝试让音乐与社交媒体产生更紧密结合的产品,在通常认知中,在线音乐平台是一个提供音乐播放服务的地方,但是平台自身却不这么想,事实上,在线音乐平台已经跨出纯音乐的范畴,社交媒体正是它们期望攻克的下一个山头。社交媒体为在线音乐平台提供了更多的内容展示渠道,同时,社交关系的引入,可以提升用户的黏性,也为好的内容通过人际传播进而冒出提供了可能。 正是基于这个逻辑,社交媒体功能才会成为在线音乐平台们的新宠儿。尽管打法不同,但目标大体一致。加码社交媒体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这一基础设施能否建立起来,将决定着平台未来竞争的胜负。 7月的最后一天,共青团中央入驻了网易云音乐,这不是它第一个开通的网络账号,却引发了诸多讨论。 此前,共青团中央已经在新浪微博、B站、知乎、微信公众号、QQ空间上开通了账号,这些多是纯社交或社交属性很强的产品,与之相比,主要提供音乐服务的网易云音乐,似乎离重社交产品还有一段距离。也正因如此,共青团中央选择入驻网易云音乐,才获得了超乎寻常的关注。   对于为什么入驻网易云音乐,共青团中央在知乎上回答,网易云音乐的评论能让人看到普通大众的情感,“我们想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陪青年听歌,陪青年写歌,陪青年唱歌。未来一年,共青团中央希望,每一天,在云音乐平台推荐一位追逐梦想的音乐人的作品。”   简言之,能基于网易云音乐的平台进行社交互动和歌曲推荐是吸引共青团中央入驻的主要原因。   在此次入驻引发外界关注之前,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已经成为其自身一大特色。 除了运营评论外,上线之初,承载了社交功能的“朋友”便为网易云音乐的一级TAB;在具体功能上,其还陆续上线了打赏、短视频。所有这些努力,都意在增强网易云音乐的社交媒体属性。   网易云音乐并未唯一尝试让音乐与社交媒体产生更紧密结合的产品,在通常认知中,在线音乐平台是一个提供音乐播放服务的地方,但是平台自身却不这么想,事实上,在线音乐平台已经跨出纯音乐的范畴,社交媒体正是它们期望攻克的下一个山头。   音乐APP的新标配   今年以来,几大音乐APP都进行了重要升级。   一个多月前,QQ音乐对发现板块进行了全新改版,改版后的“发现”以信息瀑布流的方式呈现,内容来自“音乐号”,与传统歌单不同,音乐号的内容更加丰富,除了推荐歌曲外,还有对歌手、流派等的介绍。 音乐号是QQ音乐在内容方面做出的一个重要尝试,其旨在面向优质内容账号形成认证体系,乐评人、编辑、公众号作者等优质内容生产者可申请成为专栏作者,发布专栏文章;电台DJ、主持人、音乐人等则能申请为电台主播,上传电台节目、创建直播。   为了便于理解,可以将其类比为一个音乐领域的垂直微信公众号体系,不同之处在于,音乐号的渠道是QQ音乐,而且它提供了除图文及视频外更多的内容表现方式,比如电台和直播。   对用户而言,发现改版的主要意义在于,QQ音乐提供的内容不再只是歌曲本身,而拓展为由音乐衍生出的多样内容;在这些内容的帮助下,用户在搜索、歌单、排行榜等传统方式外,有了更多发现新歌、了解音乐的渠道。   与QQ音乐类似,阿里音乐旗下的虾米音乐在今年5月18日对界面进行了全面改版,改版后的虾米音乐,评论被放到了歌曲播放页面更显著的位置;随后,7月24日,虾米上线了动态板块,并给了主界面底部一级TAB的入口,用户可在其中看到其他虾米用户的动态。   率先将社交属性做重的网易云音乐今年也有新动作,今年3月,网易云音乐上线了短视频功能,并放入一级TAB中,用户可将5分钟以内的视频发布到动态,除了好友内容外,网易云音乐也会推荐好的短视频内容到用户动态的timeline上,丰富内容的呈现。 经过这一轮改版过后,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在线音乐行业主要产品的标配功能,可以看出,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旗下产品、阿里音乐以及网易云音乐都在尝试突破音乐播放的单一形态,试图为之加入更多元素。   从前两年的版权大战,到近两年的支持原创音乐,在线音乐行业的竞争重点始终没有脱离音乐内容这个核心;而现在,随着平台加大对社交媒体功能的投入,行业的关注重点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偏移——内容固然是音乐平台的立身之本,但获得了好的内容后,如何做好精细化运营,同样重要。   破解困境   “60%的原创音乐人月收入不超过2000;80%的原创音乐人作品没有被收听。”几天前,在腾讯音乐人计划的发布会现场,腾讯音乐娱乐集团CEO彭迦信给出了如上一组数据。   这两个数据反映了当下原创音乐人面临的两大困境:收入与传播。   过去一段时间,在线音乐平台混乱的版权状况,摧毁了传统唱片行业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式,好消息是,自2015年后,监管层收严在线音乐版权监管,音乐正版化已经成为行业的普遍共识,这为行业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提供了良好基础。同时,原有渠道已经被瓦解,在新的网络传播环境下,怎样让用户发现好的作品就显得更加重要。   因此,要真正解决原创音乐人面临的两大问题,做好传播是重要前提。   当下的原创音乐人们面对着与前辈迥然不同的传播环境,年轻的用户们见多识广,获得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以前往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一推就能捧红一个新人的做法现在行不通了,唱片公司已经拿不准用户到底喜欢什么。   对于这一点,在音乐行业干了快二十年的飞行者音乐科技创始人曾宇表示,在当下的传播环境里,一个艺人最难的是从零到一的这个过程,在曾宇看来,“现在唱片公司都做不了从零到一这个工作。”   因此即使一个新人再有才华,唱片公司也不敢去签。飞行者现在签人有几个标准:在自媒体上有展示能力,有一定粉丝基础和一定的作品量。“如果他要是零,你会发现你给他什么东西都是负分。”   在把优质音乐作品推广出去的过程中,正在大力支持原创音乐的在线音乐平台们面临相同困境,对坐拥数亿用户的平台自身而言,最大限度放大自身渠道传播力,是能力范围内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社交媒体为在线音乐平台提供了更多的内容展示渠道,同时,社交关系的引入,可以提升用户的黏性,也为好的内容通过人际传播进而冒出提供了可能。   正是基于这个逻辑,社交媒体功能才会成为在线音乐平台们的新宠儿。   攻克山头   通过加强社交媒体属性,进而盘活平台内的内容,这是音乐产品们延展功能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各家都上线了相应的功能。   但上线功能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如何利用产品、运营的力量,真正让产品体系内的用户与音乐人更多互动,才是真正考验。   对此,不同平台的做法各有侧重。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的打法由层级不同的产品和运营组成。   刚刚推出不久的腾讯音乐人计划对外开放了包括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酷狗直播、全民K歌以及5Sing在内的六大平台,音乐人可在平台上看到所有入驻平台的数据,他们可以根据各平台不同数据的反馈,调整自己在不同平台的投入程度与传播策略。   六大产品组合既包括了音乐播放器属性比较重的APP酷狗、酷我和QQ音乐,也包括全民K歌、酷狗直播这样互动性更强的平台。   但在彭迦信看来,现有六大平台的特点与功能并非终点,从音乐人项目的需求出发,接下来,重点更应该发挥腾讯的社交优势,让音乐人与用户产生互动与联系。“在整个音乐平台里面,我们希望能让粉丝可以跟音乐人有更多互动,不单是通过评论表达出来,还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例如通过直播、发布会或者线上线下的交流,帮助用户和艺人建立一种很紧密的关系,这是我们要做的。”   因此,无论是从产品组合还是运营策略可以推测,在盘活平台内容的目标下,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会更倾向于集团式行动。   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类似,阿里音乐也追求集团作战,除了让播放器属性偏重的虾米音乐加入更多社交媒体元素,阿里音乐也在打通旗下资源,让大麦、虾米等文娱体系产品产生更多协同。   与之相比,由于在社交运营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没有打造产品矩阵的网易云音乐,其重心还是立足应用本身。   “不管我们做短视频,还是打造IP,跟SMG、芒果文创做一些电视节目的合作,目的都是一样,帮助推广这些音乐人,让艺人变得更火,这是我们最核心的事业。”今年4月,网易云音乐CEO朱一闻在接受采访时,即如此解释为何作为一款音乐产品,网易云音乐却要上线短视频功能的原因。 版权规范化为在线音乐平台探索健康良性的生态和商业提供了基础,当前旧的游戏规则被打破,新的游戏规则还没定,而在从版权大战中稍稍抽身后,将优质内容的商业价值真正发挥出来,已经成为平台们的新考验。   尽管打法不同,但目标大体一致。加码社交媒体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这一基础设施能否建立起来,将决定着平台未来竞争的胜负。    
阅读全文
何毅:中国文化产业资产证券化金融模式 文化产业

何毅:中国文化产业资产证券化金融模式

第1704期文化产业评论:如今,资产证券化已成为许多产业领域最主流的金融操作模式。文化产业具有高资本密集特性,资本融通的有效性已成为其发展的瓶颈,资产证券化可以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基于对金融创新的理解,本文作者重点探讨了文化企业(或文化项目)资产证券化。供朋友们参考。   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和国民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大,金融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越来越不可替代,并逐渐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我国已出现了许多新的金融工具,新的融资方式,新的金融市场,新的金融支付手段以及管理方法。在“十三五”规划时期,中国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如何通过金融创新研究来优化自身的产业金融体系结构和运作效率,最终实现和达到文化金融预期目标。   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和发展最快的金融创新工具,是衍生证券技术和金融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通俗地讲,资产证券化就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预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汇集起来,形成一个资产池,通过结构性重组技术,使之成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资产都可能转化为结构金融证券。   资产证券化是现代金融学领域最重要的金融技术创新之一。资产证券化技术使得资产从存量状态转变为流量状态,从而激活资产内在价值和流动性,并通过金融化设计和金融市场交易最终转换为可投资形态的资本。目前,资产证券化已成为许多产业领域最主流的金融操作模式。文化产业具有高资本密集特性,资本融通的有效性已成为其发展的瓶颈,资产证券化可以成为文化产业又一条有效的融资路径。   一、中国文化产业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   2013年8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这为我国文化产业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从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已初步具备实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关键性条件。   1、在基础资产上形成了一批优秀的知识产权作品   经过十多年的文化体制改革,无论是中国电影界,中国音乐界,还是中国的出版界,都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具有较好市场表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制作人。 这些著名电影人、音乐人、作家所拥有的电影版权、音乐版权和作品版权等,都是具有比较好的市场估值和商业价值的基础资产,而且他们的个人创作、演出、制作都还处于比较稳定的上升期。因此,基于这些名人版权衍生出来的资产收益完全可以作为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建成一个有效的资产池。   2、在资本市场环境上具有了设立独立SPV运作的基础条件   我国已形成了一个包括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新三板市场、以及地方股权交易中心在内的多层次、开放性的资本市场,逐渐形成了一套日趋健全的股票和债券交易制度。高盛、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等一批国际著名投行纷纷在中国成功开展了一系列证券交易业务,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一批具有较强市场运作能力和国际化水平的本土投行日渐崛起。   3、在投资者结构上形成了一批比较独立成熟的专业投资者   文化产业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产业引擎,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北京市文化产业的增加值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全国数十家文化传媒企业在境内外上市,不仅实现了市场估值的整体提升,还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强烈投资意愿和较强投资能力的机构投资者和独立投资者。   文化产业具有逆经济周期增长的“口红效应”,不受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而下滑,还在“精神取暖”等心理诱因作用下逆势上扬,较大程度地减少了投资风险。2013年在全国股市总体低迷的大背景下,26家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出版发行和印刷公司中有22家股价上涨,整体总市值增长48.6%;其中4家股价翻番,最高涨幅超过1.5倍。这反映了文化产业的投资价值已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与追捧,为知识产权证券化创造了比较好的投资环境。   4、文化资产证券化模式得到更多投资者青睐   尽管目前,我国技术知识产权转化率不到10%,主要原因是传统融资方式的局限性,尤其是文化产业赖以为生的信贷融资。而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资产收入导向型的融资方式,其信用基础是知识产权,即核心资产而非企业的全部资产。这事实上突出了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即使是品牌声誉等难以计量的无形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即能使其获得市场投资机构的青睐。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使文化资产被开发为证券化标的物成为可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又对融资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文化产业引入ABS资产证券化模式,可以有效解决高速发展过程的融资瓶颈。目前银行、信托、证券公司都在不约而同地开始文化资产证券化的产品设计和项目运作。   二、中国文化产业资产证券化案例   1、大地影院集团--院线资产证券化案例   2016年2月1日,大地影院集团母公司南海控股(香港联合交易所股票代码:00680)公告称,其两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大地影院发展有限公司及广东大地影院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统称大地影院集团),以旗下80家影院未来部分票房收入作为质押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于2月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融资总额11.3亿元人民币用于发展其影院建设相关业务。   2015年,大地影院集团观影人次达7100万,票房收入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稳居全国影院投资管理公司第二位。截止2015年底,大地影院集团已在全国拥有286家影院,共1481块银幕,其终端覆盖全国28个省,140个城市,已签约未开业的影院数量超过300个。此次融资将进一步加速其终端的扩张速度,对此大地影院集团表示,将计划每年以不低于100家新开影院的增长速度,致力成为中国影院投资管理公司领导者。   目前,中国电影产业仍处于突破性增长阶段,从2015年票房数据上可见一斑。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440.69亿元,同比增长48.7%。全年影院新增8035块银幕,银幕总数达31627块,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2.6亿人次,同比增长51.08%。   2、电影票房“资产证券化”案例   越来越多的资本觊觎正在崛起的电影产业,如春节档票房突破三十亿大关的《美人鱼》,还有票房大卖的《港囧》,都在为上映前就获得了不菲的保底资金,也使得其背后的资本运作手段付出水面。   在《美人鱼》上映初期,三家出品公司共同为周星驰开出16-18亿的天价保底金额,主保底方为禾和影业,其他公司通过认购其发行的基金产品的方式参与。禾和影业的背后则是基金公司,以私募基金的形式融资,颜秉伦掌舵的和和基金投资速度快,擅长资本运作。   从结果来看,这是一笔“多赢”的买卖。周星驰获得不菲的保底资金,其权益提前得到了保障。作为《美人鱼》发行商之一的光线传媒于2月14日晚间公告称,截至2月14日12时,《美人鱼》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不完全统计票房已超过16亿元,超过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50%。   此前,21控股向股东之一、兼《港囧》导演及演员徐峥购入该片未来6年于中外影院票房、扣除发行成本后净收入的47.5%,收购作价为1.5亿元。徐峥本人又是21控股的股东和非执行董事,这样他在电影还未上映时便获得1.5亿收入,上映后更是身价一路飙升。   3、华侨城欢乐谷主题公园入园凭证资产证券化案例   华侨城与控股子公司设立欢乐谷主题公园入园凭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进程受到市场的强烈关注,该项工作现已成功发行。此次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自该计划成立之次日起五年内特定期间华侨城A及其两家子公司拥有的欢乐谷主题公园入园凭证为基础资产,合计募集资金18.5亿元,设优先级受益凭证和次级受益凭证两种受益凭证。在具体安排上,其中优先级受益凭证分为华侨城1至华侨城5共5档,期限分别为1年至5年,募集资金17.5亿元,由符合资格的机构投资者认购;次级受益凭证规模为1亿元,由原始权益人之一的华侨城A全额认购。   基础资产:欢乐谷是中国第一个主题公园连锁品牌,用“动感、时尚、激情”的品牌个性,在中国创建出一个又一个“繁华都市开心地”。随着深圳、北京、成都、上海、武汉5个欢乐谷的相继建成,欢乐谷连锁品牌成功实现了“东西南北中”的跨区域开发和运营,截至目前累计接待游客量已达6500万人次。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欢乐谷主题公园入园凭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是专项计划重启以来,发行规模最大的项目,是第一单基于入园凭证现金流的专项计划项目,也是第一单由央企牵头发行的项目。   三、中国文化产业资产证券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资产质量问题   中国文化资产证券化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基础资产问题。目前国内大部分文化企业的基础资产均存在不成熟的情况,如权属不确认、现金流不稳定等。理论上讲,基于文化企业基础资产未来收益的一些产品如电影院票房、公园门票收入等是可以证券化,但大多存在收益增长不确定,现金流不稳定的问题,这就需要在产品结构设计上下功夫,即如何使基础资产的收益性更确定、融资保障性更强。   文化基础资产要尝试证券化障碍较多,比如艺术品字画,虽然也有转让、买卖甚至升值的空间,但一幅字画只靠一次性处置产生现金,并不会带来持续现金流,这样的基础资产是不能够用来做证券化的。债券是要有每份面值和回报利息的,而一件艺术品是不能份额化的。   2、知识产权资本化问题   知识产权尝试证券化较为困难,因为知识产权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在我国还存在争议,这会给交易结构中SPV取得基础资产环节带来非常大的法律风险。SPV是指接受发起人的资产组合,并发行以此为支持的证券的特殊实体。它是整个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各参与者都围绕它展开工作。因为一旦发生盗版,权益将立刻回归版主。对知识产权首先要解决抵押、确权、销售等问题,因此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者在没有能力确定权属情况下,不会轻易尝试。   四、中国文化产业资产证券化未来发展趋势   1、数字资产证券化   数字资产是文化产业的创新蓝海,是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是“文化互联网+”的文化大产业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域名在未来会更加的受到传统企业的关注,商标、数字货币、游戏装备周边、账户号码无一例外均是文化创意产业不容忽视的一个部分,这些无形资产均是宝贵的资源,目前挖掘到的仍只是冰山一角,市场如何去规范,如何去定义价值,都亟需一个平台把政府、行业协会、业内相关人士、公众视野聚集在一起,重视数字资产的市场规模,提高数字资产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地位。   2、文化企业融资租赁模式   设备金融资产的证券化未来将快速发展。2015年,以融资租赁公司的租赁债权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大幅上升。融资租赁公司本身的商业模式使其具有大量标准化的租赁债权。...
阅读全文
冯并解说丝路文明专栏之(二十八) 文化产业

冯并解说丝路文明专栏之(二十八)

文怡导读——通向地中海的丝绸之路又有什么地理上的依据呢?请看海陆丝路开通的历史和地理原因分析。 由于地理地缘的规定性,丝路的海陆联通是迟早的事情。虽然丝路的开通困难重重,但是丝路最终的开通足以说明丝路人具有坚韧不拔的开拓意识。具体请读冯并解说丝路文明专栏之二十八了解情况。 冯并解说丝路文明专栏 (冯并:经济日报社原总编,国家有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会长,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教授。现为一带一路国际门户网荣誉主席。) 第二种结果,也就是造山中的地质应力造成山脉走向的扭曲,往往会形成“天险”,形成大的地理屏障,横亘在中国西部的帕米尔山山结以及这个山结前浩瀚无垠的沙漠盆地,以及西南的横断山脉,就是最典型的例证。这也是丝路开通需要面对的自然挑战。帕米尔山结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山结。帕米尔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葱岭”,主要是因为雪线下开有淡紫色小花的野葱。帕米尔有12帕,即有12个谷地,也有被称为“冰大板”的垭口,气候恶劣但不是无路可通,帕米尔还有有1000多条冰川,融水东向流入塔里木河,但更多的水量进入喷赤河及其支流瓦罕河等。喷赤河与瓦罕河汇流,形成阿姆河的上游水系。帕米尔水流也进入发源于中国阿里地区的印度河。有谷地有河流,便会有通道。 但是,通向地中海的丝绸之路又有什么地理上的依据呢?追根溯源,同样可以从古地理的沧桑变化中找出一些线索。古地质学家们认为,从元古代直到中生代,比利牛斯、亚平宁、小亚细亚、阿尔卑斯、高加索、克里米亚、帕米尔、喜马拉雅一直到中南半岛、苏门答腊、爪哇等大片地区,都被海水所淹没,这就是远比今日大得多的古地中海或称特提斯海。当时的南亚次大陆板块还没有嵌入欧亚古陆,在新生代第三纪末发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随着古地中海消退,喜马拉雅山脉成为新的亚洲地理的拼合线,但在中亚和西南亚方向留下了通向东方的多条陆地通道。有关地质学说还认为,在古地中海最大时,帕米尔以西或以东的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和秦岭一线的关中走廊,也曾是古地中海的范围。这就是为什么这一带沙漠连绵而且都是盆地的缘故,为什么通向西亚和地中海的主丝路是这样一个总体走向,而不是另一些别的走向。 沧海桑田的变化颇使人有种模糊感与神秘感,但是确凿的事实。由于地理地缘的规定性,丝路的海陆联通是迟早的事情。帕米尔山结和地中海“海结”遥遥相望,最终会通过陆上和海上曲折地联结在一起。 丝路的全面开通,无疑是一种难得的自然造化地缘资源的有效利用,受市场的规律支配,也受地缘规律的支配,条条大路通罗马,条条大路也通中国,陆路通,海路通,文明的流布就有了自身的通道。 诚然,这种联通不会是自然发生的,要有人的技术发明和对地理的改造。在陆路上,驼队、驴子与马帮曾是交通与物流的千年不变的工具,在海路上,三桅船替代了单桅船已经是一场大的技术革命,但工业革命的发生,让轮船代替帆船,铁路代替了沙漠之舟,运河联通了海洋,现代信息革命又一次带来丝路联通与建设的新机遇,在既有的地理大结构里,丝路交通在不断整合中,跳出古丝路的地缘局限和海陆各自互不相属的旧棋盘。 7、八大通道与“微丝路” 重要的是,由帕米尔延伸的山脉不仅有东向的昆仑山、南向的喜马拉雅山,北向的东天山、西天山和大致西向的兴都库什山脉,在这种同样是网状结构的大山脉的走向里,存在着许多断续连接的空隙,出现了道路联通的更多机会。帕米尔山结其实是一个交通大转盘和丝路交通 “岗楼”,从帕米尔山结的天山谷地,主要是伊犁谷地的霍尔果斯和博乐的阿拉山口,可以直接走向哈萨克斯坦的干草原与南俄草原,到达欧洲。也可以从这里进入西亚与地中海。从越过喀喇昆仑山的高海拔垭口和印度河水系冲刷的沟谷,则可以走向南亚。这是一条史上最最著名的丝路,是佛教东传的道路,也是东西文化交融的旃陀罗文化沉淀的所在。法显与玄奘取经路过的“悬度”,多年后的马可波罗也经过这里。瓦罕走廊与今天中巴友谊公路穿过的红其拉甫山口 是最著名的丝路历史通道。在喀喇昆仑山的明铁盖山口,至今尚有有三间石屋组成的驿站和6处古驿站。作为丝路的地理坐标之一,这也是丝路最难逾越的一段,但“悬度”的存在并不能阻挡人类行走的步伐,反到映衬出丝路人坚忍不拔的开拓意志。 海陆丝路开通的历史和地理原因分析。 一些大的山脉以及天险,形成大的地理屏障,这是丝路开通面临的巨大障碍和自然挑战。通向地中海的丝绸之路可以通过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中找到依据。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古地中海消退,喜马拉雅山脉成为新的亚洲地理拼合线,但是在中亚和西南亚留下了很多条通向东方的陆地通道,这些都为海陆丝路的开通提供了条件。海陆丝路的全面开通,文明的流布就有了自身的通道,虽然丝路的开通困难重重,但是丝路最终的开通足以说明丝路人具有坚韧不拔的开拓意识。 昆明玉龙湾项目联系人: 中国昆明 Du Yuzhou(杜宇舟) 电话:+86 18608711022 电邮: duyuzhou@ymc.com.cn 新加坡 Yvonne lee (李宜婷) 电话:+65 98807256 电邮:Yvonne.lee@lakeview.com.sg  
阅读全文
国务院人工智能规划出台 文化产业+人工智能大势所趋! 文化产业

国务院人工智能规划出台 文化产业+人工智能大势所趋!

国家频频出台的一系列规划和政策,为文化产业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文化产业+人工智能”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最新亮点,也将是未来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在文化产业领域内,人工智能已有大量应用,但主要集中于音乐、新闻出版、视频、旅游等数字内容和电商平台。随着文化产业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内部运营数据和第三方平台数据来源的多元化以及算法不断成熟,人工智能可以解决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在文化产业应用的范围也将越来越广泛。   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其中,“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近日,国务院官网上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通知》称,将前瞻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到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文化产业+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   说到人工智能,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AlphaGo,去年3月,AlphaGo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进行围棋人机大战,以4比1的总比分获胜;今年5月,它再次与排名世界第一的世界围棋冠军柯洁对战,以3比0的总比分获胜。由谷歌开发的AlphaGo其主要工作原理就是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AlphaGo与人类顶尖棋手的人机大战注定成为人工智能的里程碑事件。 经过60多年的演进,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等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   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人机协同增强智能、群体集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统成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重点。人工智能利用算法和基于规则的逻辑来识别和处理数据流,这样的能力让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实现跨多行业的自动化,利用算法、数据与工业、商业、金融业、文化娱乐等行业融合,促使经济和商业形态发生变革。   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引发产业革命,文化的发展也会随之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科技突破的引领下,100多年前出现了电影,50多年前出现了电视,10多年前出现了网络。当下,以人工智能、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正在向文化产业领域渗透,使文化产业发展出现了新的重大机遇。   今年4月11日,《文化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优化数字文化产业供给结构是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数字文化产业文化内涵、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强数字文化产业原创能力建设,鼓励全民创意、创作联动等新方式。发挥高新技术对内容创作、产品开发、模式创新的支撑作用,提高产品品质、丰富表现形式。深化“互联网+”,深度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对接。提高不同内容形式之间的融合程度和转换效率,适应互联网和各种智能终端传播特点,创作生产优质、多样、个性的数字文化内容产品。”   紧接着的4月19日,文化部发布了《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部分提及,推进“文化+”和“互联网+”战略,培育新型业态,加快发展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的数字文化产业,培育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亮点。提升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培育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围绕文化产业发展重大需求,运用数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新材料、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提升文化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水平。支持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快文化产品数字化、协同化步伐,加强文化领域重要装备、工艺、系统、技术平台等相关研究。   国家频频出台的一系列规划和政策,为文化产业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其实,在文化产业领域内,人工智能已有大量应用,但主要集中于音乐、新闻出版、视频、旅游等数字内容和电商平台。随着文化产业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内部运营数据和第三方平台数据来源的多元化以及算法不断成熟,人工智能可以解决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在文化产业应用的范围也将越来越广泛。   “文化产业+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   2016年被称为人工智能的元年,文化产业也是近年来新兴产业之一,“文化产业+人工智能”作为两种新兴事物的结合潜藏着无数的可能。   “贤二小法师”是北京龙泉寺推出的智能机器人,它能够在网上与人们对话,把佛学中的一些哲理用聪明又卖萌的形式说出来。虽然这个小机器人用到的只是非常简单的人工智能技术,却已经引起了很多人对龙泉寺的好奇,不仅让佛法文化更加喜闻乐见,还带动了“贤二小法师”以及龙泉寺其他周边产品的市场。在这种“文化产业+人工智能”的全新话语体系下,看似深奥的佛教文化变得更加贴近生活,更接地气,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不再是冷冰冰的机械反馈,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与文化气息。   微软亚洲研究院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开发的智能聊天机器人“敦煌小冰”已入驻敦煌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大半年了。“敦煌小冰”通过对于自然语义的理解学习,以及背靠的微软大数据,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海量的素材知识进行学习归纳。这一业界领先的科技让“敦煌小冰”在快速学习了互联网上千篇敦煌文化相关的文章,和上千页的敦煌专著《敦煌学大辞典》后,俨然已经摇身一变进化成一个24小时在线的莫高窟专家了。在谈笑间把敦煌的文化、历史、旅游、学术、服务等信息“定制式”地推送给用户,为利用互联网平台传播敦煌文化带来全新体验;用户通过与“敦煌小冰”的对话,直观感受到随身有个敦煌攻略小助手和知识讲解员的贴心服务体验。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以及用户画像等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安静的环境下,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准确率已经达到了97%,97%是什么概念?就是说它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的听力水平。因此,它能做的事情、可以应用的地方已经很多了。具体到文化产业来说,理论上人工智能可以用语音合成的形式合成任何一个人的声音,即使他没说过的一些话,也可以做出来,让他“说”这些话。   2016年3月29日晚,在北京当代moma百老汇影城,百度发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张国荣诞辰60周年纪念活动。通过抓取张国荣全网音视频数据,百度语音技术团队成功利用“情感语音合成技术”,合成出张国荣生前的声音,并在张国荣最新电影《缘分》开场前首次公布对话实录视频,实现了粉丝与偶像“互动”的愿望,以特殊的方式,纪念一代天王。  张国荣隔空对话荣迷:13年了,久等了 “来自哥哥”的语音回复“13年了,久等了,辛苦你们。”对话视频中哥哥的声音在影厅中一响起,全场瞬间陷入了寂静,直到结尾“永远站在光明的角落,我只希望你们开心快乐地生活”,屏幕上显示出“本视频所涉及张国荣先生语音,均来自百度情感语音合成技术”。   据了解,这段“来自哥哥”但又“不是哥哥”的语音回复,就是百度通过机器和人工双重搜集全网内张国荣原声和采访资料,利用百度的“情感语音合成技术”,合成出的“哥哥”生前的声音。它的音质完全来自于哥哥,但内容又并不能在任何一段哥哥生前的语音记录中找到,是来自于一封根据哥哥生前讲话风格编写的,来自2016年的、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答哥哥粉丝信”。   对于文化产业来说,所有明星的语言,甚至他们将来的形象都可以用合成的方式来向观众和听众进行展现。百度CEO李彦宏在2016中国文化产业峰会演讲中开玩笑地说道,以后艺人不用自己去演电影、电视剧,只要签字授权,百度用电脑的方式都可以合成出来。 今年5月,日本节目《金SMA》在一期节目中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复活”了已经去世22年的邓丽君,再现了她1986年在《日本作曲大赏》上演唱的名曲《我只在乎你》,其五官栩栩如生,即使与观众出现在同一个镜头中也毫不违和,真是宛如梦境,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文化接受体验。苹果公司设计的Siri功能实现了电子设备对人类语言的智能识别,彻底改变了我们看待机器的态度,也让文化交流超越了人与人的界限。 其实,不仅仅是对明星而言,对每一个普通人来说,这些技术都可以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家里的老人,我们可以把他的声音、照片、视频录一些存到网上,有一天他们不在了,我们不仅可以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再回顾,甚至可以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合成出来,让他可以继续和我们进行对话。   “文化+人工智能”能够为文化产品的营销增光添彩,提升文化营销的整体效果,最大程度地发挥文化产品的溢出效应。2016年百度和传奇影业的合作很好地诠释了人工智能对文化营销的正面作用。百度利用“百度大脑”的能力为电影《魔兽》运作营销,从而提升票房收入。   具体做法是用人工智能当中用户图像识别技术将电影观众分成三类:一类是魔兽的死忠,即使不进行宣传这些人也一定会去看这部电影;一类是摇摆人群,对电影的消费意愿具有可塑性;另一类则是无论怎么宣传都不会去看的人。摇摆人群是电影宣传中真正的目标人群。因此,《魔兽》根据这种分类精心设计了推广方案,将宣传锁定在摇摆人群,最终使得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他们原本认为能把票房提升百分之十几就已经很满意了,但实际的效果确实提升了200%,远远超出预期。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帮《魔兽》穿透了本来对它不感兴趣的群体,扩大了影响力,这就是得到技术助力之后,文化成功得到“造越位”之后的漂亮“进球”。   今年以来,写稿机器人在不少媒体和资讯网站上加速布局。6月底,云南省第一个写稿机器人“小明”在昆明报业上线。小明用1秒的时间,就“写”出了一篇100多字的稿件。而在“小明”上岗之前,《南方都市报》的写稿机器人“小南”也正式上线,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智能化生产。 与媒体相比,互联网巨头在这方面起步更早。腾讯的写稿机器人已经运行接近两年,腾讯内容机器人项目负责人刘康用数据告诉记者,机器人写稿并不是噱头。刘康说:“在接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们至少迭代了有5次的技术,用机器写了20万篇稿子,平均篇幅大概200-1000字的样子,也有一些快讯更少一些,60-200字,总共加起来我们有4000万字的稿件量。”   这意味着,在生产端,文化和传媒行业正快速迈进自动化门槛。而在分发端,智能化、个性化的阅读客户端,像头条号、天天快报这样的推荐引擎,根据受众的兴趣进行推荐,也已经遍布人们的智能终端设备。再加上无人机、VR、AR等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正给整个文化产业带来巨大改变。   结语   尽管目前人工智能在文艺创作方面的应用仍停留于随机的排列组合和输入输出模式,但其对文化内容的重塑和改造将会让文化作品的呈现方式更加多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它对于文化产品生产能力及文化内容表达方式的正面影响无疑也会继续增加。   “文化产业+人工智能”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最新亮点,也将是未来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一大趋势。人工智能,作为新时期科技创新领域的后起之秀,在深度学习、图像语音识别、全息影像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引领下,必将会对文化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化产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要与时俱进,积极思考如何通过两者的结合更好地服务与文化生产,优化文化接受体验。
阅读全文
专访:全球授权展•中国站 幕后操办手 博闻中国总经理马颖 文化产业

专访:全球授权展•中国站 幕后操办手 博闻中国总经理马颖

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授权市场。由博闻公司主办的全球授权展已有超过35年历史,此前已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成功举办。首次登陆中国的全球授权展带来78家展商和234个多元化的热门IP,将完善中国授权类别,激发“大”授权市场潜能。     2017年7月18日,为期三天的全球授权展•中国站(LEC)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NECC)北厅拉开帷幕。   由博闻公司主办的全球授权展已有超过35年的历史,首次亮相中国,LEC带来81家展商和234个多元化的热门IP,“泛”授权类别拥有者与代理商、消费品制造商、被授权商和零售商一道,全面助力中国“大”授权市场崛起。   全球授权展•中国站(LEC)不仅汇聚来自美泰、孩之宝、奥飞、华强方特等企业的热门娱乐/卡通形象,也有大英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敦煌研究院、中国非遗艺术品(艺术与文化)、兰博基尼、百威Budweiser(品牌/商标)、BBC Earth(电视节目)、LPGA(体育)、大嘴猴、Pancoat(生活方式)、愤怒的小鸟(游戏)等不同类别IP亮相。更为全面、多元化的热门IP将完善中国授权类别,激发“大”授权市场潜能。                         国际授权业协会(LIMA)的最新统计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授权市场,并保持快速增长。博闻中国已与国际授权业协会(LIMA)和阿里巴巴旗下版权交易与创新娱乐版块阿里鱼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携手开拓中国授权市场。   LIMA 主席Charles Riotto表示:“过去几年的数据已经显示了中国的授权市场正在爆发式增长,很高兴从今年开始能与授权行业的领先展会主办方携手将全球授权展•中国站(LEC)带到上海。”   阿里巴巴旗下创新娱乐版块阿里鱼总经理应宏也指出:“与博闻中国和国际授权业协会等行业领导者的合作也将有助于延伸我们的电商生态系统,让被授权商价值链上的所有相关者受益。”   以下是文化产业评论对博闻中国董事总经理、亚洲博闻副总裁及董事马颖的专访: 马颖,博闻中国董事总经理、亚洲博闻副总裁及董事 马颖女士带领多个市场领域的团队,包括孕婴童产品、保健、先进制造、航空、电子和商业科技,业务涵盖展览会、平面刊物、新媒体以及市场营销。马颖女士主要负责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的业务拓展,以及集团在亚洲及欧洲的联合发展业务。 马颖女士在加入亚洲博闻之前,于TNT荷皇天地和环球资源任职高级管理层,专责利润管理。她在业务规划、策略投资和产品开发方面有傲人的成绩。此外,马颖女士在管理咨询和在线平台开发也具有丰富的经验,她更是在线平台「外籍人士在上海」ShanghaiExpat.com的创辨人之一。马颖女士是牛津布鲁克斯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毕业生,主修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和网站开发。她现任博闻中国董事总经理,兼博闻亚洲副总裁及董事。   1、由博闻中国主办的全球授权展•中国站即将在中国举办,这样一个展览的举办初衷是什么?将在国内授权市场发挥怎样的作用?   马颖:中国授权市场正进入爆发式增长,LEC 的举办希望帮助“泛”授权类别拥有者(动漫形象、人物角色、企业品牌、影视娱乐、艺术、游戏、体育等)与代理商同消费品制造商、被授权商和零售商有效对接,全面激发中国“大”授权产业潜能。   2、全球授权展已经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和英国伦敦举办多年,这次来到中国,是不是意味着中国授权业在成长?这些年,你看到了中国授权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马颖: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授权市场,已经涌现出许多高质量的原创IP,除了已打出品牌知名度的“熊出没”“喜羊羊”外,比如阿狸、吾皇万岁、罗小黑等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国内热门IP授权主要集中在娱乐/卡通形象和游戏、动漫,而企业品牌、体育、艺术、文化等授权类别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作为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资源的国家,“故宫淘宝”年销售额超10亿,也向市场展示了中国在文化艺术授权商的潜力,今年成都杜甫草堂、敦煌研究院、中国非遗艺术和当代艺术馆也参展亮相LEC。   3、在授权合作模式上,中国授权业还是处于一个比较不成熟的行业,您认为中国这方面的市场,需要多久才能赶上美国、欧洲、日本授权业水平?IP项目在中国市场的潜力如何呢?   马颖:虽然中国的授权从业人员以及授权商品规模相比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但中国是全球增速最快的授权市场之一。   根据LIMA的《2016全球授权业调查报告》,目前被授权消费品整体零售额仅占全球市场的3%,人均授权产品消费额仅为5.43美元,远低于东亚其他国家与地区,仅为日本的5.8%,可见潜力巨大。   4、目前热门的授权项目主要为娱乐/卡通形象和游戏、动漫,那您认为企业品牌、体育、艺术、文化等授权类别未得到重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马颖:中国还处在授权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业内对授权类别的了解和认识还不是很全面,主要停留在娱乐/卡通形象和游戏、动漫,也没有意识到其他授权类别的商业价值,其实在全球市场,仅企业/品牌商标与体育的零售额就高达546亿美元和253亿美元(LIMA《全球授权业市场调查报告》)。   5、会展上有234个IP项目和来自各个领域的被授权商,请问如何实现授权商和目标被授权商的配对和对接?同时用来鼓励授权商、授权代理商、授权零售商而开展的授权业大奖,能否介绍一下奖项和鼓励方式。   马颖:今年我们在展会前开展了商贸配对,有意向的被授权商可提前报名,让授权商获得相关资料及合作意向,并提前预定在LEC展会期间面对面的洽谈时间与地点,大大提升参展效率。   中国授权业大奖(China Licensing Awards)由国际授权业协会(LIMA)及全球授权展•中国站(LEC)联合主办,我们今年分别设立了年度中国IP、年度授权推广项目、年度企业及时尚、生活授权IP、年度主题娱乐体验项目、年度被授权商、年度人物形象/电影/电视/娱乐授权IP、年度零售商。   6、我们知道授权是企业品牌宣传和推广的有效模式,目前国内授权市场品项是如何分占的?   马颖:目前在中国的授权商品类别集中在时尚饰品(23.9%)、玩具(21.5%)和服饰(11.8%),其他类别的占比相比全球还很小,比如食品饮料、家具用品等,都是全球平均占比的一半,有很大潜力(LIMA《全球授权业市场调查报告》)。   7、国内一些传统品牌,企业,领域(非遗)在授权意识上不强,我们应该如何去吸引这些待开发,有市场潜能的企业、领域?把国内的好产品有效的推上国际市场,国际舞台呢?   马颖:我们希望通过专业的行业活动帮助更多授权类别进行商贸交流,今年我们授权研讨会上就邀请权威人士从卡通动漫、游戏、影视、运动、艺术、生活方式等领域分享授权案例与经验,探讨授权合作模式,发掘中国授权IP合作潜力。也特别开设了中国非遗艺术和当代艺术展示区,以及中国博物馆专区帮助艺术文化类IP寻求合作机会。   我们也建议国内的授权商和被授权商能够走出去,到授权业已经非常成熟的欧美去参观学习,我们每年也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英国伦敦、日本举办授权展。今年5月的全球授权展• 美国站上,就有有26家中国内地企业参展,奥飞娱乐、华强方特、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等均有参展,现场广受好评。   8、我们知道会展、市场营销、品牌推广都与媒介平台息息相关,那么博闻在媒体宣传、市场推广上有什么独到优势,或者渠道优势吗?   马颖:首先,博闻公司主办的全球授权展已有超过35年历史,此前已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成功举办,博闻公司同时也是授权行业最具影响力刊License! Global.的出版方。   其次,博闻公司在全球拥有350个展览及会议,为50多个不同行业提供专业服务,例如时尚与珠宝、游戏、食品等,他们的展商与观众都是潜在的授权与被授权商。  
阅读全文
趋势预判:苹果的AR平台即将对文化产业带来新一轮革新 文化产业

趋势预判:苹果的AR平台即将对文化产业带来新一轮革新

在6月5日的苹果WWDC 2017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发布了AR开发平台ARkit。凭借苹果庞大的iOS用户群,ARkit一举成为最大的AR开发平台。如今,在苹果ARkit 9月份正式推出之前,这对AR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对文化产业又意味着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即将到来的趋势。有视频,要看看哦:)       AR增强现实技术对文化产业变革巨大,潜力无限。文化行业的本质是内容,而AR的特性决定了其可以很好的将内容可视化、形象化,两者结合能够产生强大的化学反应。   首先,AR可以将文化行业带入三维时代,比平面二维更加具有立体感、真实感,为受众提供极强的现场感;   其次,AR会改变传统文化产品的单向性为双向互动性,观众可以很好的参与到文化产品中,掌握更大的自主权,文化消费和文化生产将二者合一。   另外,AR因为用接近自然的三维立体呈现方式和接近人体自然的手势操作交互界面,可以大大降低使用者的学习成本,让更多普通消费者可以享受文化大餐,加速文化消费的民主化、大众化趋势。   《纽约时报》AR新闻、哈利波特AR图书、AR游戏口袋妖怪GO、央视春晚AR特效、圆明园AR重现等一系列文化+AR案例已经证明了AR增强现实在文化领域的巨大潜力。在笔者的另一篇文章《AR增强现实技术对文化产业有哪些影响?》有详细阐述。   电子文化时代的演变规律是:文字→图片→视频→AR/VR,朝着信息传递速度更快、信息更加丰富、接受成本更低的方向演进,并且后者可融合前者。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对资讯的要求是快捷、迅速。而读图显然要比读一大堆的文字来得更加快速,更容易被人接受;看视频比读一系列图片更加快速。短、平、快的信息传播方式会胜出。依据这个演进逻辑,视频时代之后必然是AR和VR时代,AR/VR将成为文化产业的下一种形态。   不过,目前阶段,AR增强现实技术在文化产业的落地,还有诸多痛点。   其一是用户体验差强人意。目前很多AR效果还只是简单的将虚拟物体叠加到真实背景,但并没有沉浸感和融入感。这让很多用户体验很糟糕,和期望中的效果相去甚远。   其二是技术限制大。需要预先构建识别图。目前AR文化案例,都要事先制作好识别图,然后贴在明信片上、电影海报上、博物馆的文物说明书上、游戏卡牌上等等。这会大大限制AR的使用场景。   第三是AR概念不为大众所知,推广使用难。当前大部分普通人是不知道AR增强现实的具体含义,也很少接触、使用过实际的AR产品或服务。这导致AR文化落地时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仔细讲解,耗费很大的市场教育时间和成本。   三座大山阻碍了AR+文化的大众化普及,导致只是一种浅层次的应用。虽然AR在文化产业方方面面都可以应用,前景非常巨大,但是因为成本、技术、观念各种原因,目前文化产业主动利用AR技术来改造升级的案例还比较少,还处于尝鲜、博噱头阶段,很多只是试水,并没有提高到战略的高度。   2017年6月6日,苹果公司正式推出ARKit增强现实开发平台,有望解决以上的三大问题。   ARKit是苹果专门针对AR技术而开发的一套相关工具组件,它的主要思路就是将 iPhone相机、动作传感器以及图形处理器等硬件特性与深度感应、人造光渲染等精密算法结合在了一起。ARKit包括快速与稳定的运动追踪以及具有基本边界的平面估算,并且在引擎支持方面,已经完成了对Unity、Unreal Engine和Scenekit的适配。从而让开发者们将更多AR应用代入苹果的iPhone、iPad等设备。   苹果ARKit具有多项优势,可以推动AR增强现实在文化产业的落地。   第一:庞大的用户数。目前苹果iOS设备数量超过10亿台,即使只有半数的活跃设备下载、安装ios 11操作系统,也意味着安装有ARKit的iPhone和iPad将达到5亿台。ARkit将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AR平台。对于增强现实开发者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苹果在全球和中国都具有庞大的影响力,随着ios 11和ARkit在今年9月份的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正式发布,可以预见,AR增强现实将被全球媒体大肆报道,上亿人群将亲自体验到AR增强现实具体应用。这是最好的AR市场教育,如此一来,AR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推广难度大大降低。   第二:单目SLAM技术提供良好的AR体验。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SLAM 可以将现实环境的三维空间直接3D重建出来,这样就能知道虚拟内容在环境中的准确位置和遮挡关系。让虚拟内容可以在真实环境中自由“穿梭”,解决了相机在空间中的定位以及创建环境地图这些问题。最厉害的是,ARkit无需添加其他任何硬件,只要是iPhone6S以上,仅仅靠一个摄像头即可以实现稳定的SLAM效果。而谷歌Tango还需要带有多个相机和传感器的专用设备才能实现,现有的安卓手机是无法实现的。   换句话说,ARKit不需要卡牌、卡牌等实物,可以直接识别平面,将实物放置在水平面上,使用起来非常简单。最重要的是,这些虚拟实物非常真实。比如,我们将一个虚拟文物和台灯放在博物馆的展台上,我们可以任意移动虚拟文物,物体的远近可以通过大小透视效果来呈现,虚拟台灯下的虚拟文物随着位置的改变,虚拟的光影也会改变。无论你如何移动、转身,虚拟文物的位置都不会变,也不会抖动,你从不同的位置能看到它不同的角度。甚至于你拿着手机去了别的地方,回来一看,虚拟文物仍然在那里,就好像它本来就在那里一样。这比传统的AR只能在屏幕上“贴”上虚拟景象要高了太多!效果实在惊艳!   第三:丰富的AR文化内容。有了先进的技术和优良的体验,再加上数量巨大的用户,这将吸引众多AR开发人员和机构加入苹果AR生态,开发出各种各样的AR文化应用。反观谷歌,Tango目前只能被少数安卓设备支持,开发者不愿意冒风险为安卓系统开发AR应用,因为他们担心没有用户会使用这类应用。AR开发者只愿意为一个足够大的生态系统开发应用程序,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一个盈利的机会。国内AR专家、幻实科技(AR增强现实解决方案专家)CEO孙谦认为:ARkit将带来十年一遇的黄金创业机会,全球的AR开发者将会在ARkit平台上开发数量众多的各种AR应用。 苹果ARKit会教你如何跳舞   此外,苹果ARkit开放了平面检测、运动追踪等强大的AR模块,开放者不需要再从头做起了。以前AR开放者需要数月才能开发出平面检测功能,现在简单了,直接调用,分分钟做好。这也将大大推动AR开发者投入苹果ARkit的怀抱。   AR文化内容繁荣起来,人们才能持续的使用,而非目前处于好奇心的一次性体验。   在苹果ARkit今年9月份正式推出之前,国内外已经有了很多ARkit在文化产业的应用案例。在电影方面,著名导演彼得•杰克逊(《指环王》和《霍比特人》)创办的Wingnut AR工作室开发了一段简短而精美的AR交互电影片段。在游戏方面,有AR枪战游戏太空入侵、AR版马里奥游戏、AR版我的世界、AR版俄罗斯方块、井字棋等诸多游戏。在广告方面,有星巴克咖啡广告、红牛饮料、星球大战BB-8机器人等。在文化遗产方面,有梵高卧室、再现泰坦尼克号、古罗马文化遗址展示等。(具体案例视频,可以在百度搜索:苹果ARkit的demo案例,会出现一大堆) ARKit Demo 300 秒创意集锦   以ARkit版《我的世界》游戏为例,AR版《我的世界》中的“世界”不需要玩家从零开始,经历漫长的探索和开拓,也不需要自己费时费力搭建建筑,而是身边就已经存在的真实世界。玩家可以在现实世界创建方块、栽种树木,并使用镐子对泥土、矿石方块进行开采挖掘,非常有趣。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苹果ARkit之于AR行业的意义,如同iPhone之于智能手机,大大提高了AR的体验,同时门槛大幅降低,让整个行业上了一个新台阶。因为ARkit的推动,AR增强现实将从小众走向大众,走向主流化,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渗透进文化产业的方方面面。   文化产业的同仁,应该好好抓住这次巨大机遇,探索文化与AR增强现实技术的融合,打造创新的AR文化产品和服务。
阅读全文
冯并解说丝路文明专栏之(二十七) 文化产业

冯并解说丝路文明专栏之(二十七)

文怡导读——欧亚文明虽然由不同民族共同打造的,但现代文明的同源性和共生性又是一种历史事实。 各民族种族之间的交汇融合,串起了众多的水陆交通要道,这些都成为丝绸之路不断向各个方向延伸的基础。接下来举事实来说明这种同源性共生性的真实存在和意义所在。具体请阅读冯并解说丝路文明专栏之二十七。 冯并解说丝路文明专栏 (冯并:经济日报社原总编,国家有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会长,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教授。现为一带一路国际门户网荣誉主席。) 古代民族与部族不同原因的的迁徙、流动与相互融合,同样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欧亚文明虽然由不同民族共同打造的,但现代文明的同源性和共生性又是一种历史事实。现在,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几乎很少,由来已久的多民族国家几乎是普遍的历史构成形式和现代构成形式,那是从古到今民族融合的一种必然。无论是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区还是内部的交汇地带,都呈现出人种交汇民族交融的共处状态,即便他们操着共同的一种语言,有着共同的国家理念,也会或多或少显示着他们的某种来源。尤其在欧亚居民接近的地带,这样的特征更加明显。 以匈牙利人的族源为例,人们虽然已经明确地否定了匈奴后裔说,但其间有人有阿瓦尔人的基因也是事实。阿瓦尔人来自何方?研究证明就是“柔然”,中国南北朝时期,“柔然”尚在中国北方,公元6世纪进入东欧。乌拉尔山南部的辽阔的草原通道,是古代亚洲人进入欧洲的路径,这就像更早的雅利安人从中亚的十字路口向西向南走向欧洲和南亚地区一样。迁徙的理由并不一定是所谓战争,更多的是自然环境的变化。早先的亚洲北方民族都是游牧民族,经济形态单一脆弱,又有移场放牧的习惯生产方式,跨越并没有什么险阻横亘的相互连通地域去生活,那是可以想见的事情。 一般认为,匈牙利民族主体来自马扎尔人,而马扎尔人同样来自乌拉尔山以东,他们在公元955年前后皈依了基督教,建成了自己的主权国家。美国有一位华裔学者朱学渊,在比较了语言和生活风俗之后,还发表过一种语出惊人的研究结果,认为马扎尔人是13世纪从中国出走的一支女真人,他们是蒙元灭金后迁移的一部。是邪非邪,莫衷一是。但东欧的许多地区的确是西来东往的许多民族汇接之地,而欧亚之间不同民族的文化流动也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这里是欧亚大陆内部在中亚十字路口之外的另一些十字路口,南俄草原就是中亚十字路口通向下一个十字路口的天然通道。比如在历史上入据中亚北部与后来进入南俄草原的有名的库曼人,就是曾经与契丹民族结盟的库莫奚族,他们随着西辽的耶律大石西走,也就进入了里海以东地区。库莫奚人在中国的北方消失了,却在新的生活舞台上发展。东欧的许多国家人口结构中都有或多或少的亚洲元素。这在保加利亚也不是什么秘密,保加尔人来自亚洲,同样有可以考证的依据。就是在中国,南北方人群的基因也有差异,北方人就混有北方历史民族的多重血缘。 第二个层次欧亚是地理地貌的通透性。贸易孔道和迁徙走廊,不是要想形成就会形成的。首先与自然地理地貌的形成过程有关。太古时代的大陆板块漂移形成的今天陆地海洋相对位置,又从从地质年代的燕山造山运动和更早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开始,让我们今天所在亚洲的核心地带出现了目前山河南北纵横的地形结构。燕山造山运动是南北纵向运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是东西向运动,这就引出了了两种结果,一是一部分山脉东西走向,一部分山脉南北走向,具有了南北走向的交错的特征。总体上看,欧亚大陆内部的山脉有横有竖,大体规整的。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横的如燕山山脉、阴山山脉、秦岭山脉、祁连山山脉、昆仑山脉等,竖的如大兴安岭山脉、太行山、贺兰山甚至地震频繁的龙门山等。横向的山脉一般比较高大,也比较年轻,纵向的山脉一般比较古老甚至相对有些低矮。其中,面对华北平原的太行山一侧有些突兀,但那更像是历史上海平面升高时代的一条海岸线。山脉的这种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大体规整排列,一如经线与纬线,其间就会留下宽窄不一的间隔,往往是河流流经和形成冲击平原的地方。二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产生的应力作用颇为扭曲,在喜马拉雅山西端,扭曲出阿里高原和曾被视作为“伊甸园”原型之一的克什米尔,并出现号称世界屋脊的帕米尔山结,西南扭曲出的横断山山束并构造出中南半岛。总体看去,呈现出从西北到西南的一个大的S形。 第一个结果造成了一种地理骨架上的网状结构。我们常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其实指的是横向的山脉有大体纵向的谷地,纵向的的山脉也有大体横向的谷地,这些纵向的和横向的谷地也就形成了与山脉排列方向相反相成的通道系统。我们也常说,“山不转水转”,沿山体走向,常是伴山而行的河流,勾勒出更为清晰的河道系统,也使水陆交通成为最基本的交通形态。也就是说,正是这样一种纵横交错自然天成的山水孔道,为人类迁徙活动和经济活动提供了方便,这些孔道有宽有窄,有大有小,串起了盆地与平原,也串起了最早的居民点与后来的集市乡村,并在不断开发中形成大小不一的相互联系的经济区域。 一般地讲,河谷地带是人类进入文明的较早地区,这在中外概莫能外,而舟船的发明与较多的使用,让河流成为人类行走与相互沟通交换的原始“高速路”。与山系相伴而行的河系,在中国的西南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坝子,在内地形成了无数大小冲积平原,也为西北的广袤大地串起了绿洲。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要想远行和要想进行商业交换,必须往来于山水构成的路径之中。这些路径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交通走廊、商业走廊和经济走廊。这些交通走廊、商业走廊和经济走廊不仅是商品集散流转的通道和市场信息的交换渠道,也成为区域经济板块之间的最敏感最具传导辐射功能的经济神经束,更是丝绸之路不断向各个方向延伸的道路基础。 古代民族与部族不同原因的迁徙、流动与相互融合,同样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欧亚文明虽然是由不同民族共同打造的同源性和共生性又是一种历史事实。接下来举事实来说明这种同源性共生性的真实存在和意义所在。各民族种族之间的交汇融合,串起了众多的水陆交通要道,这些都成为丝绸之路不断向各个方向延伸的基础。 昆明玉龙湾项目联系人: 中国昆明 Du Yuzhou(杜宇舟) 电话:+86 18608711022 电邮: duyuzhou@ymc.com.cn 新加坡 Yvonne lee (李宜婷) 电话:+65 98807256 电邮:Yvonne.lee@lakeview.com.sg
阅读全文
冯并解说丝路文明专栏之(二十六) 文化产业

冯并解说丝路文明专栏之(二十六)

文怡导读——不同文化和历史有一种共同性,也有共同的发展趋势。           欧亚大陆的历史概念的划分,也并没有阻挡贸易与经济技术交流的脚步,相反地造就了文明发展融合的永久的穿透力。至于详情请读冯并解说丝路文明专栏之二十六。 冯并解说丝路文明专栏      (冯并:经济日报社原总编,国家有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会长,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教授。现为一带一路国际门户网荣誉主席。)          亨廷顿是以文明冲突论而扬名於世的,不知他想过没有,文明是有来源的,在世界的几大文明里,欧洲在历史上只出现过希腊罗马文明,更多的文明出现在亚洲,而历史上诸多文明的互相交流才演化出如今的世界文明谱系包括欧洲的希腊罗马文明。         对于欧亚的自然与人文地理分析,基辛格博士在其新著《世界秩序》里的文化分析中有所涉及,并引起认同者强烈反响。亚开行的一位学者阿基莱什.皮拉拉马里就曾发表文章说,《基辛格是对的:“亚洲”概念是一种西方结构》,阿基莱什,皮拉拉马里对基辛格涉及到的这个西方人闻之未闻的观点提出了明确的支持,并不是无缘无故的。他说,亚洲仅是对欧洲以东的一部分欧亚大陆的统称。从历史角度而言,认为欧洲和亚洲是不同大陆的看法源自于古希腊的观点,即希腊以东的陆地构成了一个单一有机整体,被称为亚洲,而希腊以西的陆地构成了另一个整体,名为欧洲。这种观点最终让西方将欧洲和亚洲作为两个独立的大陆来看待。就地理而言,欧洲亚洲没有特殊的区别,他们位于同一地质板块的欧亚板块上。在文化上,西方已经被界定为源自罗马文明,被基督教化后经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但这并不是说与亚洲就没有共同的历史或文化”。“亚洲拥有众多的区域比如东亚(如日本、朝鲜和韩国等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或南亚,每一个区域都像欧洲一样独特。因此可以将欧洲与亚洲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分区而内在相连的体系。”他还说,“概括亚洲最简洁的方式是将其定义为一个(包括欧洲在内的)自然大陆,拥有约七大区域。这种方式平衡了地理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且未完全遵循政治界线划分而是包含了几大过渡带:欧洲、中东(包括北非在内)、南亚、中亚、俄罗斯、东亚和东南亚。”阿基莱什.皮拉拉马里的最后结论是,具有不同区域的“欧亚板块并不会模糊这些地区拥有大量共同文化、历史和发展趋势的事实”。           阿基莱什,皮拉拉马里的观点不仅有力的支持了基辛格博士关于欧亚的分割特别是亚洲概念是西方某些人虚构出来的论点,也有力地支持了大陆各个次区域文化传统有差异也有关联得事实。皮拉拉马里阐释了自己的引人瞩目的观点,即不同文化和历史有一种共同性,也有共同的发展趋势。在更多的人看来,这正是古代丝绸之路一直努力实现并深刻影响欧亚文明进程的既定史实,同时也是现代丝绸之经济带建设所要继续实现的发展愿景。        事实上,欧亚大陆的历史概念的划分,也并没有阻挡贸易与经济技术交流的脚步,相反地造就了文明发展融合的永久的穿透力。对于欧亚洲的概念的新的诠释,其意义并不是在名称上去作什么修正,或者谁要要重新界定欧洲与亚洲,那其实并没有什么至关重要的意义,最关键的还是抹去历史遗留的文化上时隐时现的隔膜,让丝绸之路再一次把欧洲与亚洲联接得更紧密,让欧亚文明在经济一体化的共建中再一次发出异彩。 对历史上欧亚大陆的历次概念划分。          历史上诸多理论观点对欧亚大陆的地理分割,各有千秋,事实上无论欧亚大陆如何划分,并没有阻挡其贸易与政治交往的匆匆脚步,反而更加促进了文明发展融合的某种穿透力。丝绸之路再一次担负起把欧亚大陆融合连接的使命,不断抹去历史遗留文化上时隐时现的隔膜,使得欧亚文明在一体化的共建中再一次大放异彩,熠熠生辉。 昆明玉龙湾项目联系人: 中国昆明 Du Yuzhou(杜宇舟) 电话:+86 18608711022 电邮: duyuzhou@ymc.com.cn 新加坡 Yvonne lee (李宜婷) 电话:+65 98807256 电邮:Yvonne.lee@lakeview.com.sg
阅读全文
冯并解说丝路文明专栏之(二十五) 文化产业

冯并解说丝路文明专栏之(二十五)

  文怡导读——欧亚划界的问题再次提出形形色色          今天看来,欧亚的分界其实仍是一笔糊涂账,有的有地理学的一些依据,有的是无奈下的选择。  近代欧洲各国出于资源掠夺和资本扩张的需求,对欧亚划界问题提出种种方案,表面理由充分,但是宗旨都是出于满足自己扩张和掠夺的需要。具体分析请读冯并解说丝路文明专栏之二十五。 冯并解说丝路文明专栏      (冯并:经济日报社原总编,国家有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会长,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教授。现为一带一路国际门户网荣誉主席。)         到了近代,欧洲各国出于资源的掠夺和资本的扩张,欧亚划界的问题再次提出,形形色色的方案出笼了。其中最有趣的是,出于占有版图越大越能满足扩张的胃口,有的欧洲学者提出欧洲版图膨胀版,一直要膨胀到中国的塔里木而这也是他们把中国 新疆视为中亚的由来。表面上的理由,是用印欧语系包括了东伊朗语支的标准来划分,其实还是为了殖民扩张。用所谓印欧语系来划分,受到地理学家们的强烈反对,也与古罗马的历史学家们的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冲突,伊朗语支的国家和民族也明显地也不会认账。这个主张也就在吵吵闹闹中放在了一边。于是,俄国地理学家塔季晓夫又提出了另一个方案,俄罗斯民族的斯拉夫语系,虽然与印欧语系没多大关系,毕竟也是白皮肤,甚至是东罗马的“继承者”,你们既然不能以语言划界,何妨以山来划界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乌拉尔山作为欧亚的界山,再把高加索山脉作为欧洲南界界山,欧亚的洲界划定也就在在并没有更好的选择中如此这般的定了下来。至今,乌拉尔山南部的叶卡捷琳娜堡还立有欧亚的界碑。           还有一桩奇事,就是最初把埃及也算做了亚洲,这无疑又与传统的说法不一样。把埃及划为亚洲,也许是高看了一眼,在他们的眼里,非洲根本就不算是什么洲,无非是他们各自的海外殖民地。但这似乎更不合地理学的一般道理,最后不得不以苏伊士地峡为界,作为亚洲与非洲的一个区分。         今天看来,欧亚的分界其实仍是一笔糊涂账,有的有地理学的一些依据,有的是无奈下的选择。比如,乌拉尔山之所以成为欧亚洲的分界,并不是因为它是一个难以替代的地标,而是因为这里是“白种人”与“黄种人”的历史居住分界线,但真要查历史,更早的欧洲白种人”如雅利安人的故乡分明就在亚洲,所谓哥特人的根也在亚洲。乌拉尔山为界也造成了近代、现代俄罗斯的历史纠结,既向西又向东,令其“双头鹰”的国徽图案有了特别的含义。对于造成欧亚洲如此划分的原因,西方学者也是心知肚明的,因此比较聪明的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干脆绕过了这个概念,从大英帝国的海洋和陆地利益出发,把它们统称为 “世界岛”,欧亚洲之外则被称为新月形地带,而那时的美利坚,连新月形地带都挤不进去。“世界岛”理论自然别有含义,但也婉转地承认这块连接在一起的超级大陆原本一体,只是出于人种的优越感,可以把它人为地割裂开来,划出了发达的欧洲和落后的亚洲,而“新月形”地带则是更加边缘化的地带。          如果真要以明显地标为标准,地中海自然是首选,高加索和黑海也有一定的理由,乌拉尔为界却有些差强人意。要说是大地表,也许帕米尔高原有候选资格,但种族文化歧视又使他们不愿把阿拉伯人和同是印欧语系但又是伊朗语族的伊朗人,甚至小亚半岛的突厥语系的国家与民族当成与自己同居一块大陆的文明谱系。这就形成地理科学与现实地缘学说的一个悖论。明明是悖论,偏要搞“楚河汉界”般的划分,把一个地理学意义上欧亚超级大陆实则是大陆的一个“大半岛”的看作是欧洲,其余则归为亚洲,人为操作的痕迹太明显了。而这种划分又分明是对历史文明发展的一种有意无意的嘲弄。         近代关于欧亚大陆划界的种种方案。         近代欧洲各国出于资源掠夺和资本扩张的需求,对欧亚划界问题提出种种方案,表面理由充分,但是宗旨都是出于满足自己扩张和掠夺的需要。所以最后的种种争端都明显有人为操作的因素存在,而且充满了对历史文明发展的一种有意无意的嘲弄。 昆明玉龙湾项目联系人: 中国昆明 Du Yuzhou(杜宇舟) 电话:+86 18608711022 电邮: duyuzhou@ymc.com.cn 新加坡 Yvonne lee (李宜婷) 电话:+65 98807256 电邮:Yvonne.lee@lakeview.com.sg                                            
阅读全文
冯并解说丝路文明专栏之(二十四) 文化产业

冯并解说丝路文明专栏之(二十四)

文怡导读——重新发现旧大陆的意义所在。 丝绸之路的出现有其经济文化发展与文明进化的历史承继性,也有其地缘地理基础。丝路发育的地理基础依据,一个是欧亚大陆地理的整合性,另一个就是欧亚大陆内部与两端自然通道的地理形成,也就是地理地貌的通透性。具体情况请读冯并解说丝路文明专栏二十四。 冯并解说丝路文明专栏 (冯并:经济日报社原总编,国家有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会长,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教授。现为一带一路国际门户网荣誉主席。) 6、重新发现旧大陆 李希霍芬并不是经济贸易界人士,也不是文化学者,他能够敏感地发现并提出丝绸之路,既说明他是有历史眼光的,同时这种认识也源于他对欧亚大陆的地理思考。丝绸之路的出现有其经济文化发展与文明进化的历史承继性,也有其地缘地理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目前的经济全球化也不是抽象的,是要通过地缘的接近性和相互联结性去逐步实现的。即便是海上丝绸之路,也有海路联结的地缘逻辑,形成由海洋进入内陆的经济辐射与相互影响,进而形成经济带或经济合作圈,使跨大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一种可能。 丝路发育的地理基础依据,可以从两个层次上去观察,一个是欧亚大陆地理的整合性,另一个就是欧亚大陆内部与两端自然通道的地理形成,也就是地理地貌的通透性。 亚洲大陆的地缘地理结构很规则,甚至大陆边缘的大小半岛都具有地理对称性。亚洲南北与东西间距与辐射半径大体相等,西伯利亚与南亚次大陆遥相呼应,位于北纬77度至北纬1度的几乎整个北半球,覆盖了地球各种地理地貌和各种气候带。欧洲在地形上是欧亚大陆的一个大半岛。与它对角的东亚和东南亚半岛以及南亚的印度半岛,就像是围绕中亚地理原点逆时针旋转的风车的几片叶轮,推动力来自文明与文化的气流。虽然他们之间目前有发达与发展之分,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经济互补性决定了,海陆丝路是其发展的一具“永动机”,不断产生的文明能量的持续循环。 欧亚大陆的经济也是一个双核结构。这种双核结构在2000年里的丝路经济的发育中已经充分得到显示,如果没有东方的四大发明,并由伊斯兰世界和昔日的罗马希腊辗转传入西欧和北欧,欧洲也不会那么快地摆脱蛮荒状态,文艺复兴与工业革命也不会那么快地到来。如果丝路没有开通,欧洲的市场也不会那么活跃,诸如古代商品流通及近代货币的发生也会推后几个世纪。如果没有通过丝路传导的经济文化能量,未来的发展也难以实现持续和均衡。 人们知道,欧亚是一个大陆板块,原本可以称为欧亚洲。欧亚的划分与其它的洲际划分并不一样,后者是按照诸如大洋和自然形成的明显陆地理标志来区分的,而欧亚更多地以宗教文化甚至种族来划分的。一般认为,“欧罗巴“来自希腊女神之名,但根据最早实现规模航海的腓尼基人的说法,贸易往来最重要的是确定方向,在他们看来,“亚细亚”就是日出之地,“欧罗巴”则是日落之地。日出日落指代方向,并不代表它们是两块大陆。后来,对这样一块连在一起过于庞大的大陆,尚不知道世界有多少希腊罗马的历史学家们,试图给出一个划分定义,设想出一种利于帝国行政统治的地理划分方案。他们先是提出以地中海为中心,南边是非洲,北边是欧洲,东边则以小亚海峡、黑海和亚速海为界,西北部划入欧洲,东南部划分为亚洲,这样一来,小亚半岛的绝大部分便成了罗马帝国的“亚细亚省”,帝国的版图也就同欧亚的划分一致起来。这个说法虽然解决了罗马帝国的跨洲版图问题,其实并没有解决欧亚大陆的划分的全部问题。因为欧亚洲在地理地缘上是一体结构,欧洲与亚洲有着紧密的地理联系。在小亚海峡、黑海和亚速海以北的广大地区,并没有一条如同地中海般的清晰的界限。于是这件事也就在很长时间里搁置了。 重新发现旧大陆的意义所在。 李希霍芬敏感地发现并提出丝绸之路,源于他的历史眼光和对欧亚大陆的地理思考。欧亚大陆的边缘地理结构很规则,欧亚大陆的经济互补性决定了海陆丝路是其发展的一具“永动机”,不断产生的文明能量的持续循环。有人曾试图对欧亚大陆进行一些利益上的重新好划分,最终还是搁浅了。 昆明玉龙湾项目联系人: 中国昆明 Du Yuzhou(杜宇舟) 电话:+86 18608711022 电邮: duyuzhou@ymc.com.cn 新加坡 Yvonne lee (李宜婷) 电话:+65 98807256 电邮:Yvonne.lee@lakeview.com.sg
阅读全文